工业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华东理工#任自强这么一辈子,总不能...(工业设计考研上岸率高吗)

“?tuweing ·?中国针对性设计考研备考平台?”

?



突围到此真的十年了

2011.01-2021.08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2014年,突围“针对性”教学模...




“?tuweing ·?中国针对性设计考研备考平台?”
?

突围到此真的十年了
2011.01-2021.08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2014年,突围“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全覆盖
2015年,突围“品牌化、系统化”专业运营
2016年,《高分攻略》系列丛书全国出版
2017年,独家原创“师训体系”建立与传承
2018年,全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首次升级
2019年,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模式
2020年,全面深化教研与教学的内容输出
2021年,扎实推进课程模块化整合与衔接

?????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9424字?/24min
2021年,冬天已经过去,我们积蓄了一冬的温暖力量终于得以释放,21届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录取计划,22届的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跃跃欲试,今年的考生们也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来自己的紧张情绪迎接即将开始的春天。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未来学习的样子,为了重新坚定自己辛辛苦苦树立下来的新目标,沉淀十年的突围为大家带来了“那些高分的故事”特辑,这次所有的对话可能都与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但却具有别具一格的打开方式。

就活这么一辈子
总不能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吧
|
任自强
本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专业:信息管理设计,报考院校&专业: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机械),初试分数:370,英语:75,政治:59,设计理论:122,设计手绘:114,突围全程班次学员,2021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聊聊你自己,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可以聊一聊你的全年复习计划么?ren:任自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来突围之前啥也没画过,属于乐观开朗的性格。

考研动机
其实我之前从没想过要考研。去年疫情期间我不想闲着,于是我积极的找实习,期间我面试了百度的产品经理暑期实习。一面是群面,9个人只有我一个是本科生,其他8个无一例外全是985的研究生,群面是一个小时的无组织讨论,那真是个漫长的一小时,我觉得自己像罚坐了一小时(全程除了自我介绍基本没有插上话)。那个时候我开始想考研了,一方面是这几个优秀的研究生带给我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他们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广阔的知识面让我想要成为他们那样。后来我在一家物联网公司实习了三个月,期间想了很久,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择校动机
出于对工业设计的喜爱,我决定跨考了工业设计(因为我觉得自己本科真的也没学啥,考研考啥基本都相当于重新学,那不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对于选择学校我的主要衡量基点是地区、学校实力、专业实力。我的家在江苏苏州,也希望可以离家近一点,所以我期望的地区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是自己高考的目标,所以有一股执念。后来通过搜查资料看到华理的设计方向大多都是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我个人觉得也很有意义。所以对于选学校我也没有太多犹豫,没有太多的去考虑学校的难度,因为我感觉考研考哪里都不容易,还是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尽力就好。

对待自己目标院校的哪些了解和分析
华东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今年和很多学校一样都改名成了机械。华理的艺术学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社会创新项目叫做设计立县,主要是将设计思维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学领域,通过将上海的优秀设计融入地方的传统产业,一方面设计师可以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优秀作品转化为落地产品,另一方面地方的传统产业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并拜托自己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

华理的工设(专硕)去年分数线史前最低——338,招生人数史前最高——59,所以我想过今年考的人肯定很多,复试线可能会往上涨(但我是真没想到会涨到364)。我当时听说华理有点压分的现象,我就想那这样的话公共课考的高是不是就会比较有优势,所以我一开始的重点是放在公共课上的,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公共课加起来140,专业课每门110。总的来说,我知道考华理有难度,但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

对于目前设计考研现状的看法
我觉得现在考设计的人越来越多了,毕竟我感觉这是一个大部分人都会喜欢的专业。现在设计跨考的人感觉越来越多了,设计本身也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本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我本以为自己跨考设计可能比较罕见吧,结果开学后发现我们专业150个人就有6个人跨考设计,有考交互对的,有考动漫设计的。

决定考研
我决定考研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6月中旬决定的吧。我先是报了突围的全程班,跟着学姐上暑期线下课前的线上课。但是,我状态进入的很慢,所以这一个月除了背了英语单词基本上啥也没学,于是我也成了真真学姐(线上课讲师)口中的“特别不乖的小黑”,因为我线上课基本没上,现在想想那段时间很可惜。但是从突围的暑期班开始,我很快进入了状态,在突围线下学习了一个月手绘后,我回去基本没怎么画过了,10月份准备出了自己模板,每周画一天,其他时间就全给在了其他三门上。回到学校后,我是坚持每天都去图书馆的,最开始是每天早上七点起,但早起的自己学习效率真的很低,于是我开始舔着脸让我同学 我去占座,自己睡到自然醒再去,虽然一早上可能只能学两个半小时左右,但那两个半小时是效率超高的。

思想的多次转变
一年以来主要的思想转变就是从坚决不考研到了决定一定要考研。此外,我最初还多次犹豫过要不要换学校,毕竟自己准备的时间晚,还是跨考,自己也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确实会产生自我怀疑的。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偷偷的告诉你因为我有二战的打算,我心里其实一开始就想着不行我就再来一年,但是越到后面,越觉得自己能行,于是就不再想什么二战了,一战就要上岸。

备考时间规划
6月中旬-7月中旬:英语背单词(只背单词),看b站王受之的视频(因为我看书超慢,而且会犯困)
7月中旬-8月中旬:去了无锡突围线下学习了一个月的手绘,这一个月基本全给了手绘,因为强度其实还挺大的,也正因为强度大,回去也就不用给手绘太多时间了。
8月中旬-9月开学:在家学习英语和史论,史论在这个时候还是重点在理解,但是一些影响深刻的会去记忆。
9月份:开始学政治了,史论也开始记忆背诵了,英语开始刷英语一的真题(两天一套)手绘这一个月没动过。(政治有很多人不用太早开始,但我觉得要看个人情况吧,我感觉自己开始的就有点晚了,最后成绩也不太理想)
10月份:我开始敲定模板了。史论也开始背诵第二轮了。英语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了,政治选择题这个月初应该才刚开始刷(之前都在看 的视频)。
11月份:我们非常惊喜的换纸张了,于是之前的模板排版要重新准备了。史论我开始背第三轮了,也开始去准备各种设计前沿,来作为自己的论据,同时我也开始写1200字的论述题了。
12月份:距离考研还有20天,调整心态,不断去梳理自己之前的知识。

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还算可以,所以我没有去看什么网课。我在9月份开学前一直在背单词,背的《恋练有词》,但我不建议看这本(也不建议看这本书配套的朱伟的视频,因为他废话真的太多了),这本书所有例句都是英语真题的句子,但是这样的话你自己做真题的时候就会发现都是见过的句子,这样无疑是不利于去做题思考的,英语真题实在太有限了毕竟。然后9月开学后我就两天一套卷子刷真题(《张剑黄皮书》),不会的单词去记忆。

关于政治
参考书籍——《肖1000》+《肖四》+《肖八》。政治我考的太烂了,不好意思和大家分享。只能说如果大家和我一样对政治不太敏感,看书又比较慢的同学早点开始准备吧。但是毕竟政治拉开的分数确实不多,大家也要按照自己的时间情况去分配。

设计理论
今年华理的设计理论可能是改方向的,往年《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外艺术设计史》占了将近70%,但是今年我数了一下纯史论只占了25分。但这不代表史论不重要,史论可以作为非常好的论据。理论课基本都是史论,史论又分为“史”和“论”。我前期的重点是在“史”上,开学前一直去理解,开学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背诵。到了11月份开始去准备设计前言、手写1200字的论述题,通过做题来复习“论”。

专业手绘
今年手绘的题目是如何用设计应对后疫情时代下的变化,我画的是一个智能5g耳机。我在突围暑期集训后回去基本没画过了,然后国庆10天集训后回去准备了两套模板,然后每周会抽出一天不断去画两套模板。

全年集训复习体验
首先突围的学习环境还是不错的,有便宜的住宿,有好吃的食堂,有超市,同时又有很好的教学环境。重要的是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学手绘、学理论氛围真是很好。其次突围的手绘学习强度还是挺高的,但是毕竟努力是真的有收获的。

心态变化
看到自己370后我觉得自己稳了(因为370去年可以排到第5),但是了解到了有那么多高分之后,我发现了事情并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关于研友
对于我来说,研友非常非常重要。我的研友是我校队的队友,他是跨考的新闻传播。我每天会睡到自然醒(大概9个小时睡眠)为了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于是我的研友每天给我去占座。有时候早上躺在床上真的不想起来,但一想到我可爱的研友在图书馆等我,我就立马起来了。

考研复习心态调整
考研过程中心态蹦过很多次,常常会自我怀疑,我经常问我的研友我到底能不能考上研究生啊。回忆起来我感觉很正常,可能大部分考研的人都会面临这种情况。我对于这种心态的出现的处理办法就是去打一下午球,什么也不去想,第二天感觉真的会好很多。所以我觉得如果心态真的很崩,就给自己放一天假。

复试结果
复试结果出来,只能用激动来形容了,毕竟自己初试成绩不高,还是很危险的。

未来的学习生活计划
希望自己未来能踏踏实实跟随导师学习,同时自己本专业的东西也想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毕竟多一项技能就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给未来学弟学妹的一点经验
建议一:不要做自我感动的事。例如早起这件事我觉得真的是因人而异。我就是属于那种早起会特别没有精神的人,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也是每天7点起床,但我每天早上过去基本都扛不住会睡半个小时。我感觉这个就是在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效率太低了真的不行。
建议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 助你合理的去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考研时间真的太宝贵了,例如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还不错,我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看网课,把这些时间分配给政治和史论。
建议三:坚持。选择了考研就要坚持下来,不然你之前的努力就都是刚刚说的自我感动了。选择了学校也要坚持下来,当初选择了它一定有你的原因 ,不要因为难度什么的去轻易换学校,考研没有简单的学校。

聊聊复习经历,共享这些回忆。
tuweing design:可以聊一聊你的全年心态变化么?ren:我是所谓的三跨生,开始的时间又比较晚,选择的学校也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开始的心态就是彻彻底底的自我怀疑。6月中旬我决定了目标院校和专业,刚开始的一个月每天的学习效率都很低,基本就在背英语和看史论的相关视频。这个时间真的是天天想着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感觉自己应该考不上,刚开始我是抱着“一战打基础”的心态去学习的。7月中旬我来到了突围开始了一个月的线下集训,这个时候我不去想那么多了,每天都是跟着学长学姐的节奏一步一步去学,直线、透视、产品、排版、上色到最后走的时候已经留下了几套完整的快题。线下集训后我感觉一个月的时间真的很长,何况我还有5个月,我开始不在想着什么考不上我还能再来一年,我就想着今年必须要考上。9月份开学了,我开始每天都去图书馆,开始给自己每个星期,每个月都定一个目标。到了考前一个月我感觉自己已经有实力可以去考研了,我开始去整理、回顾这6个月的复习内容。12月末考研了,我带着自信又紧张的心情去考试了,运气很好也获得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
tuweing design:考研的这四门科目,你认为你发挥最好的一门或者你认为发挥最差的一门是哪个?ren:我认为自己发挥的最好的一门是设计理论,我的理论分数是122分。其实当时考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奔溃的,因为我们往年的理论是设计史的内容比较多,我的学习重点也是在设计史上,结果今年理论的出题有点不一样,题目基本都是论述题型。但是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用去慌,因为其实大家复习的方向都一样,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快速去调动相关的知识点。虽然122分并不算的上特别突出的成绩的,但是确

实是挺出乎自己的意料的。

发挥的最差的一门一定是政治了,我的政治很惨只有59分,看到前面那么多70+的,我酸了。我的政治虽然复习时间不长,但我自认为复习的还挺到位的,今年肖四基本都压中了,我也都背到了,就是自我感觉很好,结果看的很糟心的那种感觉。
tuweing design:在突围学习的日子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让你记忆深刻?ren:特别的印象就是很感谢教我的学长学姐,真的是能力又强又负责任。我记得自己当时特别崇拜班上的叮叮学长,特别喜欢他的上色方式,那个时候已经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他的上色方式了,就是单纯觉得太好看了去学,于是他每次不管画什么,我都会自己照着画一边,我拍了他很多自己之前画过的手绘,回去没事干我就照着画一边。
tuweing design:请先介绍一下你们今年理论考的具体题型和所用的核心参考书。哪一本参考书的复习对你来说最有感受或者说压力最大?ren:我们主要的参考书本有《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外艺术设计史》、《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老实说这些书并没有全部都看,因为重点是《世界现代设计史》和《中外艺术设计史》,然后其实我都没有看完,因为设计史的相关笔记类书本如《疾风劲草》还是很多的。但我还是介意大家要是看书本的,尤其是《中外艺术设计史》,这本的内容我的感受就是精而全,全书很薄,推荐大家看一看。
tuweing design:今年的初试理论考题中,哪一个题目你回答的印象最为深刻,你是如何解答这道题目的?ren:影响最深的是论述题的第二题:论述设计心理学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40分)。这道题我刚看上去比较懵因为没有复习到设计心理学,但是也不是无从下手。我先是在心中抽取题目关键词并分别给定义。设计心理学:虽然没复习到,但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应该是通过分析人类的心理、行为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的课程,至少应该是个以人为本的概念。现代工业设计:工业代表了一个从工业革命后大批量、机械化生产时代的相关设计以及想到了工业设计2015的最新定义。影响:那么可能会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分析完题目后我的是用的总分总的大体结构,先说一下自己对设计心理学和工业设计的理解,再分成三个论点,每个论点都给出相应的论据,最后再结尾总结升华。
tuweing design:对于你报考的学校而言,你觉得复习理论需要有哪些侧重点去重点攻克,或者说出题者对于试卷出题未来的趋势是怎样?ren:如果仅参考以前华理的设计理论的话,设计史一定是重中之重,每年基本会占比70%左右。但是今年的设计理论出题方向有了改变,不再是明确的一道设计史的问题,例如:包豪斯的三个发展时期,今年的设计理论更加的灵活,出题范围论述的题目更多。个人认为可能未来的出题会更加灵活去考察学生的论述思维,但是设计史依然是重点,因为现代设计史很短,这些史论不仅可以作为答题的论据,而且也是学习设计理论的基础。

tuweing design:你的手绘基础怎样?ren:我的手绘基础是铁打的0基础。我是突围暑期全程班的成员,暑期集训前我参与了突围的手绘打卡,但是画了一张我就被自己的画丑到了,于是我放弃了(但是我突围的室友坚持了下来,他的提升就很大,所以大家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坚持下来)。所以在突围线下集训前我是完完全全的0基础,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就可以全部指望线下集训了,如果在线下集训前能自己练习联系一下排线、透视会给线下集训打下很好的基础。
tuweing design:今年你的手绘分数是否出乎了自己的意料?ren:今年年的手绘分数基本在自己的预期。我们的手绘分为构成、小论文和收回快题,我觉得自己的构成和小论文发挥的不太行,因为我先做的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一直在想着后面要留一个半小时给快题,所以就非常紧张,表现得也感觉不尽人意。但是手绘快题感觉自我表现还行,所以我预估自己的手绘分数就是在110+

tuweing design:你是如何看待风格的?ren:我感觉大家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的,至于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感觉就是和做设计一样,需要多去看别人的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去创新去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风格我认为不要去刻意模仿他人的风格,只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才能让你的画有机会从几百张画中脱颖而出。我的风格是喜欢把产品画的特别大,尽量选择一个可以完全展示产品的视角,然后我就不画第二视角了(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两张a3只有一个半小时)颜色上我非常喜欢用纯黑色,有时会黑色做产品背景,因为黑色用的好的话搭配上一些鲜亮的颜色,我个人认为会很出彩。
tuweing design:请先谈谈今年你的目标院校复试科目是什么?ren: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还是采用线上复试的方式。考题包括5分钟的英语问答和15分钟的专业问题和综合问题面试。我们是采用线上复试的形式,专业问题采用抽签的形式。老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上一个回答引申出别的问题,我的回答方式是尽量分点作答,并且尽量精简,问什么我答什么,不去做太多的扩展回答。我的英语面试太尴尬了。因为我当时复试的时候,楼上有个杀千刀的开始装修了,所以我英语问题直接没有听到,但是老师很有耐心跟我重复了几遍。但是我之前听学长学姐说英语一般会问两个问题,所以我以为我回答完还会有一个问题,于是我只回答了两分钟,所以我的英语没有说满5分钟,感觉最后的英语面试环节成绩应该不好。
tuweing design:你在面对复试考题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参考书籍可以推荐?ren:复试时我回顾了之前的设计理论知识,并大量的准备了很多设计前沿以及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我在复试前有关注院校老师的论文,我对其中一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感性工学)是真的很感兴趣,所以也去深入了解了一下,最后复试是真的被问到了自己将来想要学习的方向。
tuweing design:你认为你报考的目标院校导师更看重你的哪一类优势?ren:我自我感觉最大的优势可能是自信吧,我在等待复试的非常的紧张,但是不知道为啥看到老师后心理就不紧张了,因为他们都挺和善的。整个复试环节,除了英语面试我基本没有太多的说话磕巴的情况,回答的全过程我都是看着电脑摄像头的,而且会面带微笑去回答,到后面我和老师们基本是一个对话聊天的状态。最后我的复试成绩也是也一个偏高的成绩,让我的综合排名上涨了一些。
tuweing design:压力就像是每一位设计考研人时刻绑在身上的“定时炸弹”,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拆掉这份压力的?ren:对于每一个考研人来说,压力都是非常普遍的吧。我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眼光的人,这也是我的缺点,因此我考研时经常会想,我说服爸妈让自己去跨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考不上,他们会不会对我失望。这是我考研阶段大多数压力的来源。每个人拆掉压力的方式都不同吧,对我而言就是能说服自己就说服自己,我告诉自己他们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上而失望,他们应该会因为我的尽力而高兴。但难免会有的时候真的就压力到了一个令人焦虑的状况,我有过几次,我的方式是给自己放个假,打一天球,毕竟考研复习的时间漫长,不会因为少复习一天就考不上了,但我可能会因为多复习这一天然后崩溃。



为您推荐